close

(文、圖:亦祐)

我們只是希望能夠在斑駁的樹林下傾聽森林的聲音 

你是不是曾經有機會躺在土地上,遙望天空的經驗呢?? 

像是躺在陽明山的擎天岡上、羅東運動公園的草皮上,

或是學校裡的操場上,

最好是在一個舒服的下午,帶有點微風,還有和煦的陽光,

再加上冰涼的汽水那就更好了,但此時的你是否有感受到這塊土地的存在呢?? 

 

土地是什麼??

如果你在雅虎上面打上土地這兩個字搜尋的話,

大概會有土地使用權,買賣土地等等的字眼出現,

畢竟對於人們而言,土地這兩個字代表的是佔有,是使用,是利用,

或者是契約財產的代名詞。

 

 那對你而言呢??土地是什麼?? 

土地應該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名詞,更不只是國土擁有著幾萬平方公里的數字而已,

早在一八五一年就曾有位西雅圖酋長說過:

 我們知道,大地不屬於人類,而人類屬於大地。就好像血緣緊緊結合著一家人。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有著關連的。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,必將應驗到人類來。人類並不主宰著生命,他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份而已。他對大地做了什麼, 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(擷取自聲明稿中片段文章)

對他而言,其實人們才是土地的一部分,人

們與生命與土地的生命是聯結在一起的,對人們而言土地就像是家人一般,。 

因為土地蓄養著生命,從森林,溪流,生物等,都由他而生,

甚至到人們所食用的,人們所使用的,人們生活中的任一物品,

沒有不是由土地涵養出來的物質再製而成,

舉凡人們現在所用的電腦、網路、DVD、減肥產品,

都並非憑空生成,而是取自於土地的血脈。 

或許這樣的事情,已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,

現在的人們似乎是仰賴的是大賣場及超商等,

認為這樣生活的一切都是必然的,只要人類的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,

什麼樣的狀態都能夠讓人們繼續生存,但事實上人們所需的一切,

若沒有健全的土地及生態系統,那麼人們無法單獨的生存。 

但人與土地的關係不僅如此,

自人們從土地中拿取了任何再製的物品,到如何使用,如何對待這項物品,

甚至到如何處置這樣物品,都深深影響著這塊土地,

每一件事情,就如同踩上泥地一般,

這個土地會因人們留下走過的痕跡,真真實實的留下完整印記。 

我們如何在這個土地上生活與生存,土地都會記錄在自己的身上。

過去,土地總是神奇的包容所有生物自他身上拿取以及給予,

即便這樣的印記非常沉重,土地都只能接受,或轉化他所承受的能量。

但土地與我們最終是相連的,沒有土地,我們不僅無法生存,

甚至土地若無法消化吸收我們的給予,那麼最後承擔大量衝擊的還是我們。 

於是越來越多人認真的看待我們的土地,

甚至許多專家學者發展一種計算土地承載量的方式,

叫做:生態足跡探討每個人因為生存,需要土地承載的能量是多少。

而一個土地實際上的承載量又是多少,是否能夠承載這麼多人,

並竊看我們是否對這塊土地太超過 

生態足跡也能讓政府單位知曉,

在政府在判斷及決策時,不單單只看單一次的環境評估,

而是利用長期觀察這塊土地的承載量,選擇對人們以及對這塊土地較良好的方式。 

那我們呢??我們可以做些什麼??

生態足跡要如何去計算,可以參考下面列出的網址,

http://e-info.org.tw/column/earthday/2002/ea02072201.htm 

但或許我們可以更積極的檢測我們的生活,如何生活,

我們用了什麼你吃了什麼,我們怎麼面對生活裡每件事情,

如何選擇對這塊土地比較好的方式,都是面對我們土地需要去思考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wy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